您是否在复杂的纺织品热隧道测试世界中感到不知所措……
功能性纺织品的检测标准和方法
功能性纺织品简介
功能性纺织品通常是指除常规纺织产品的保暖、遮盖、美化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特殊功能的纺织品,如常见的抗静电、耐洗(免烫)、防缩、防蛀、防水、防污、抗皱等。 、抗起球等,还有阻燃、紫外线、远红外、电磁屏蔽、抗菌除臭防臭、抗辐射、高吸湿性等,而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只有单一的功能。有的具有多种功能,有的具有多种功能叠加,成为多功能或复合功能纺织品。
功能性纺织产品通常根据纤维的性质、结构、性能和用途进行分类。
根据产品的功能特性,通常分为以下四类:物理功能纺织品、化学功能纺织品、物质分离功能纺织品和生物适应性功能纺织品。
根据纺织品的使用性能和用途、功能性纺织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纺织品整理:棉、毛、丝、麻织物的防水、防皱、防污整理、防静电、防腐防霉整理;
- 防护纺织品:抗紫外线、防辐射、阻燃、耐高温、隔热、隔音纺织品;
- 感性纺织品:冷感、超柔、快干、透湿、高弹功能纺织品;
- 保健纺织品:抗菌、远红外、负离子保健功能纺织品;
- 智能纺织品:电子数码面料、舒适透气调节面料、相变调温面料、变色隐色面料、生命保健系统面料、高性能运动服装等。
根据功能类型, 可分为:舒适型、防护型、保健型、易维护型、智能型等。
- 舒适型纺织品是指具有透湿透气、吸湿快干、耐热耐湿、保暖、触凉等舒适功能特性的纺织品,能使人体产生舒适的生理感觉。在纺织品上;
- 防护型纺织品能够对人体提供相应的保护,减少或避免伤害,如阻燃、抗电磁辐射、抗紫外线、抗静电、防风、防水等功能;
- 保健型纺织品具有远红外、负离子、抗菌、防霉、防螨、防蚊等功能,能抑制病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繁殖,驱除或杀灭有害昆虫,保护人体健康。人类健康和预防疾病;
- 易保养型纺织品具有免烫、抗皱、易去除污垢等特点,可以减少纺织品保养的时间和频率,更容易保养和打理清洁;
- 智能型纺织品具有当外界环境变化时智能调节功能,如蓄热调温、形状记忆、自发光纤维及其制品、定位、跟踪功能、仿生功能等。
功能性纺织品测试
防水, 和M费用 P渗透性 测试
GB/T 4744 2013《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测试与评价 静水压法》
防沾污:GB/T 4745-2012《耐水性测试与评价喷雾试验法》是测试纺织品防水性的方法。 标准将防沾污等级分为0-5级,5表示纺织品具有优异的防沾污性能,0表示不具有防沾污性能,级别越高,防沾污性能越好。纺织品的染色效果。
耐静水压:耐静水压模拟暴雨环境下纺织品的防水性能。 国家标准采用的测试方法为GB/T 4744-2013耐水性测试与评价静水压法。 标准规定纺织品的耐静水压性能不小于4kPa表示耐静水压性能,不小于20kPa表示耐静水压性能较好,不小于35kPa表示耐静水压性能优良。 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技术要求》规定,达到防雨功能,耐静水压不小于13kPa,防暴雨不小于35kPa。
测试原理
织物承受的静水压力用于表示水穿过织物时遇到的阻力。 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试件的一侧承受不断上升的水压,直至另一侧出现三个渗水点,记录第三个渗水点出现时的压力值,用于计算评价试件的防水性能。
测试仪器
静水压头测试仪TF163C可以通过将试样夹在标准测试区域上来测量织物在静水压力下的耐水渗透性。 这 静水压试验 可包括帆布、涂层布、盖布、防雨服面料、土工材料、薄膜等各种织物,在压力下牢固地夹在标准区域的试验台上进行透水测试。 静压头测试仪TF163C符合AATCC 127、ATSC 127-2008、EN 20811、ISO 811等测试标准。
防静电 Performance 测试
冬季服装多采用防静电纺织品作为面料,评估静电性能的标准方法有很多,产品标准有《GB 12014-2019防护服防静电服装》、《FZ/T 64011-2012静电植绒面料》 、《GB/T 22845-2009 防静电手套》、《GB/T 24249-2009 防静电洁净织物》、《FZ/T 24013-2020 耐久防静电羊绒针织品》等。 方法标准 GB/T 12703.1-2008 静电性能评价 第 1 部分:静电半周期》、GB/T 12703.2 -2009 静电性能评价 第 2 部分:电荷密度》、GB/T 12703.3 -2009 静电性能评价静电特性 - 第 3 部分:电荷”。 企业常用12703.1评估纺织品的静电半衰期,从而评定纺织品的等级,分为A、B、C级。
在纺织产品静电性能的评价中,有电阻指标(体积比电阻、质量比电阻、表面比电阻、漏电电阻、极间等效电阻等)、静电电压及其半电阻。寿命、电荷面密度等指标。
在不同的测试指标中体现出不同的特性:半衰期反映了静电衰减的速度,电荷和电荷表面密度反映了静电产生的摩擦程度,表面电阻率和点对点电阻反映了导电性能的强弱。
水分 A吸收和 Qick D哭泣 测试
目前,吸湿性和吸湿性的测试评价标准 快速干燥 排汗性能主要如下:
GB/T 21655.1 2008《吸收性和速干性评价第1部分:组合试验方法》。
GB/T 21655.2 2019《纺织品吸水快干性能评价第2部分:吸湿管理试验方法》。
相关企业可根据自身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标准。 无论选择单一组合法还是动态传湿法,都要求纺织品在洗涤前后必须通过所有相关的吸湿快干性能指标,才能声称纺织品具有吸湿快干性能。快干性能。
对比GB/T 21655.1和GB/T 21655.2两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动态传湿法试验方法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其评价指标也更加全面和完善,其性能要求可以组合测试,如吸湿速干、吸湿排汗、或综合速干,但不具备直观性。 而GB/T 21655.1速干测试中,芯吸水高度和滴水扩散时间是织物快速吸湿扩散能力的更直接表现。 两种测试方法中,洗涤前后的吸湿快干测试指标均满足标准要求(洗涤程序和洗涤次数由品牌定制,并体现在产品测试报告中),才能称为真正的吸湿快干产品。
测试仪器
水分管理测试仪 TF128又称MMT,用于测量针织物、机织物、无纺布等纺织品的动态液体传输性能。
MMT用生理盐水模拟出汗,通过测量生理盐水在针织、梭织等吸湿排汗面料中的整体动态性能,得出生理盐水通过织物两面的润湿时间、生理盐水在织物两面的吸收速度。 、盐水在织物两面的扩散半径等,综合评价织物的吸汗快干性能。 它可以满足广泛的国际标准,例如AATCC 195和GB/T 21655.2。
Thermal——热 I绝缘 Performance 测试
目前国内常用的测试方法标准中,常见的表征隔热性能的指标是热阻和隔热率。 在国内产品标准中,通常采用隔热率来评价服装的保暖性,而热阻值通常只见于方法标准中,国内服装产品标准很少采用热阻值作为评价指标。
可以测试面料保暖性能的标准如下:
ISO 15831 2004“服装—生理效应—通过热人体模型测量隔热效果”。
ASTM F1291 2010“服装保暖测试保暖假人方法”。
GB/T 18398 2001《服装热阻试验方法热模拟人法》。
ASTM F 1868 2014《服装材料耐热防湿性测试方法蒸发热板法》。
防寒服装的耐热性是指防寒服装在低温环境下抵抗或阻止穿着者身体散热的性能。
服装热阻是指由于服装层温度梯度而阻碍热量传递的能力,表示为服装内外表面温差与垂直通过服装单位面积的热流之比,米的单位2• C/W。 还可以使用易于记忆和理解的热阻单位:克罗(clo)。
测试仪器
TESTEX 出汗防护电炉 TF129用于测试纺织品的耐热性和耐水蒸气性。
防汗电热板由人体皮肤模拟测试板、自动供水系统、风速稳定系统、测试主机等组成。同时需要配置环境舱,因为测试板放置在环境舱内以满足测试的要求。 TESTEX防汗电炉目前销往42个国家,符合ISO 11092、ASTM F1868、GB/T 11048等标准。
拒油性能测试
多用于防油、防污的功能性服装。 机织物可参照《GB/T 21295-2014 服装理化性能要求》中的技术要求,按照方法标准《GB/T 19977-2005 纺织品 拒油性 耐碳氢化合物试验》测试,达到拒油等级不低于4级。其他类型的纺织品可参照或自行规定。
轻松去污性能测试
机织纺织品可参照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要求》中的技术要求,按照方法标准FZ/T 01118-2012《防污性能测试与评价》进行测试。
去污力要达到易去污等级不低于3-4(原生白和漂白可降低半个等级)。
(7) 紫外线防护性能测试
GB/T 18830-2009《纺织品 太阳紫外线防护性能评价》是测试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唯一国家标准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品防太阳光紫外线性能的测试方法、防护等级的表达、评价和标签。 标准规定“当样品的UPF>40且T(UVA)AV<5%时,即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近年来,各种功能性纺织品不断涌现,以人为本的纺织品研发指导思想,纺织品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是纺织技术进步的方向。 未来纺织品将朝着安全、舒适、保健、便利、低碳等趋势发展。
功能性纺织品的制备及其生产现状
用途不同,纺织品的功能要求也不同,生产功能性纺织品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既涉及纺织和染整行业,也涉及化纤、精细化工等行业。
制造具有功能性的传统纺织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首先,采取一些特种纤维和功能性纤维,开发生产具有相应功能的功能性纺织品。 如目前采用彩色棉、竹纤维等天然纤维和羊绒、驼毛、人发等短毛特种天然蛋白纤维和抗菌纤维、阻燃纤维等功能性纤维为原料,开发新型纤维。复合功能性纺织品。
其次,纺织品的功能性整理,即对纤维、纱线和成品织物采用整理剂对其进行功能性整理、涂层或改性等整理方法,赋予产品所需的功能。 如采用有机氟整理持久拒油拒水的织物,采用聚四氟乙烯涂层生产防水防风透湿的织物,用抗菌剂整理的抗菌织物等。
第三,利用超高强、高模、耐热等高性能纤维材料开通相应功能的特种用途纺织品,如利用芳纶生产抗高温服装。
3.1 方法由功能性纤维制成的功能性纺织品
功能纤维可采用常规生产工艺生产相应的纺织品。 功能纤维,又称高功能纤维,新含义除了“纤维、织物、服装”这一功能外,同时还具有一些特殊功能。 此外,功能纤维有时在纤维的一般功能上被赋予新的特殊功能,其中还包括高感性纤维、高性能纤维和高维纤维。
功能纤维大多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 纤维表面处理
纤维的表面加工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式赋予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一些新的特殊功能。 表面方法主要包括表面处理法和树脂整理法。 抗静电纤维的制备采用表面处理方法。 处理时可采用离子络合,在纤维表面先用阳离子抗静电剂处理,然后用阴离子抗静电剂处理,使纤维表面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络合,从而达到抗静电效果。
- 常规合成纤维材料的改性
通过混纺纺丝方法添加功能性添加剂,这种功能性添加剂均匀分散在纤维中,使纤维具有特定的功能,可采用新型复合纺丝技术生产超细纤维和皮芯纤维的内外功能。
功能类纤维功能可涉及远红外、抗紫外线、抗菌、抗静电、负离子、导电等,纤维以丙纶为主,品种包括长丝、短纤等。 近年来出现了多种无机纳米材料作为多种功能纤维添加剂的良好势头。
- 通过共聚等方法部分改变聚合物的结构,从而获得一些特殊的功能。
例如,在疏水性合成纤维大链中引入亲水性、导电性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纤维的导电性。
目前,市场上已开发的功能纤维有远红外纤维、紫外线纤维、负离子纤维、抗菌除臭纤维、光维、阻燃纤维、香味纤维、变色纤维、辐射磁性纤维、纳米纤维、导电抗静电等。纤维方面,这些功能性纤维无疑为功能性纺织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原料支撑。
3.2 方法功能性整理以制备功能性纺织品
通过特殊的后整理加工方法,可以赋予普通纺织品相应的功能,以满足某些特殊要求,且纺织品的功能性整理目的性强、效果好、产品附加值高。 纺织品的功能性整理要求良好的环保特性、生产操作安全性以及最终产品无毒、无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功能耐久性。
纺织品功能整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整理、化学整理和生物生态整理,其中物理整理又分为浸渍法、浸轧法和涂层法三种方法。
(1)物理整理法
a) 浸渍法
采用浸渍法将整理剂与溶剂形成均匀的多功能整理剂溶液,使溶液渗透到纺织纤维纤维间的间隙内,与纤维表面形成分子间表面吸附而附着在纺织品上。 由于整理剂与纺织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结合牢度不高,易受外界和使用条件的影响而失去独特的功能。
b) 浸轧法
浸轧法将整理后的纺织品浸入溶液中,经过滚压,使助剂随溶液一起挤出到纺织纤维间隙中。 浸轧法简单易行,用普通浆纱设备即可实现,成本较低,但溶液的织物手感和风格特征稍大。
c) 涂覆方法
采用涂布法将整理剂刮到纺织品上,烘烤后,整理剂与纺织纤维可部分发生接枝聚合反应或整理剂之间相互聚合,在纺织品外表面形成较牢固的薄膜。 这种整理方法兼具高牢度、耐用性和低成本的特点,缺点是对纺织品的风格、手感整理剂的影响较大。
(2)化学整理法
纤维材料的单体与某些功能性大分子或单体进行共聚、接枝化学反应,使纤维材料与功能性材料紧密结合,形成新型功能性材料。 化学整理具有永久的性能,但该方法技术含量高、成本高且生产困难。
(3)生物生态整理法
生物生态整理法是近年来新兴的整理方法,广泛应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酶对纺织品进行整理,这种整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环境影响小、整理效果好。 由于生物生态整理依靠生化作用,虽然整理效果好、功能持久,但生产难度大、成本高,且不同生物生态类型对纺织品手感和风格特征的影响也不同。酶。
P游荡 在功能性纺织品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领域对纺织品的多重要求,功能性纺织品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4.1纤维原料、复合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多样化和功能化
根据所需纺织品的性能来设计纤维的分子结构、材料搭配和截面形貌,从而呈现纺织品的功能性。 如日本Kuraray公司生产的Airmint一种多孔结构的聚酯长丝,它的中空度为0%,是一种水溶性聚氯乙烯和聚酯复合长丝。 乙烯基在整理阶段溶解在热水中,其特点是重量极轻,具有永久的蜂窝结构,并且反射可见光,因此不透明,具有优异的保暖性能。
此外,还对纤维结构、成分等进行多种设计,以提高吸湿排汗、手感、光泽、透光性能等。
4.2 纺织品多功能复合
单一功能的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多种功能的复合、精特(超细特)和高仿真系列产品近年来成为功能性产品发展的重点。
4.3 高新技术和特种纤维的应用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功能性纺织品,为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首先,采用新一代高科技纤维,包括变温纤维、光变纤维、香味纤维、保温储热纤维、高吸水性、抗静电、低熔点、导电防潮等——导电、防水、透气等功能纤维,开发具有特定功能的纺织品。 其次,利用纳米技术开发新型功能性产品也是功能性纺织品的发展热点,如自洁功能性面料;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功能性纺织材料,如蜘蛛丝蛋白纤维等。 此外,特种纤维的应用为功能性纺织品的发展提供了捷径。
结论
功能性纺织品是当今纺织服装、家用及产业用纺织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它将与细旦纤维纺织品、无纺布、复合材料、环保材料等共同构成纺织品未来七大趋势,成为纺织品发展的主流。 人们对物质文化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纺织服装、工业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功能性纺织品就是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得到发展的,而科技的发展也为功能性纺织品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保证了功能性纺织品的蓬勃发展,也为纺织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纺织品的附加值。
这篇文章有0评论